协会要闻

协会要闻

EPS“青年科学家全球导师制2.0”计划正式启动,构建面向未来的科研成长支持体系

2025年10月中旬,新兴科学先锋协会(EPS)面向全球青年科研人员启动的“青年科学家全球导师制2.0”计划已完成第一轮申请受理,并进入遴选评审阶段。该项目作为EPS青年人才发展机制的重要战略升级版,标志着协会在构建“国际化、多元化、跨界型”科研人才成长体系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青年科学家全球导师制”最早于2022年启动,旨在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个性化的国际导师支持。2025年推出的2.0版本在内容设计、机制安排与资源支持等方面全面升级,强化“议题导向”“双导师制”与“跨学科成长平台”三位一体的支持结构,为科研人员在职业早期阶段提供多维度赋能。

EPS人才发展部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中指出:“科研人才的培养不应止于项目资助,更要构建一个‘可信任、有回应、有连接’的支持网络。2.0计划体现了EPS对青年科研人员真实成长需求的系统理解。”

据介绍,本轮导师制计划共吸引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申请人提交材料,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材料工程、伦理与传播等多个交叉议题领域。项目遴选特别关注申请人对于科研职业路径的自主规划能力、跨文化沟通意愿与“科研之外能力”的成长需求。

导师制2.0的核心机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议题驱动型导师配对机制:根据申请人研究方向与关注议题(如AI伦理、数字健康、可持续材料等),由EPS平台匹配来自高校、智库、企业或国际组织的跨领域导师组成“指导小组”,确保主题聚焦与方法多元兼备;

2. 双导师制试点机制:每位入选学员将同时获得一名学术领域导师与一名政策传播领域导师支持,从学术、社会、传播三个维度协助其科学研究与社会影响力构建;

3. 阶段性成果跟踪与同行交流机制:项目设置季度性工作坊、闭门座谈与经验分享沙龙,促进同辈连接、导师互动与公共表达训练;

4. 国际发表与传播路径支持:EPS将为入选成员提供成果转化、国际会议推荐、政策输入通道等配套服务,提升其科研成果的国际可见度与跨界价值。

项目申请者中有近40%为女性科研人员,另有20%以上来自“非主流科研语言环境”或低资源实验室,充分体现了EPS在推动科研生态多元与公平方面的制度实践。

除一对一指导之外,导师制计划还将为入选学员开放EPS科研文化项目参与权限,包括科技伦理研讨营、成果表达训练营、国际协作模拟平台等,帮助青年科研人员在科研能力之外,建立面向公众、社会与政策的复合型表达能力。

EPS理事会在声明中表示:“一个科研人员的成长,不应只是项目申请与发表记录的累加,更是理解科研伦理、学术表达、国际协作与个人韧性之间的有机发展。导师制2.0不是标准化扶持模型,而是协助每一位青年找到独特科研生命节奏的共建过程。”

推荐新闻

Copyright © 新兴科学先锋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