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要闻

协会要闻

EPS“青年科技助力城市治理”资助计划完成首轮遴选

为推动科技成果在城市基层治理场景中的可持续应用,鼓励青年科研人才参与社会现实问题的技术回应,新兴科学先锋协会(EPS)于本月正式公布“青年科技助力城市治理”专项资助计划首轮入选团队名单,并同步启动项目部署实施阶段。这项计划自2025年4月启动征集以来,历时五个月,最终遴选出五支聚焦城市微场景问题解决的青年科研团队,涵盖人工智能、环境科学、物联网工程、城市生态与数据治理等多学科方向。

该资助计划由EPS项目管理部与科学传播部联合发起,聚焦于“技术能否走进社区、触及真实治理需求”的核心议题,强调科研成果的应用导向、伦理敏感性与社区参与机制。首轮计划共收到来自个国家和地区的86份项目申请书,经过三轮专家评审与模拟场景评估,最终入选团队分别来自中国、印度、巴西、塞尔维亚与菲律宾。

五个项目概况如下:

“城市热岛自适应感知系统”(中国):由一支高校科研团队与社区环保组织联合开发,通过布设低成本热传感器网格,实时分析微型热岛动态,服务于城中村与工业区边缘地带的微气候调控与建筑规划建议。该项目已与杭州市某街道办达成部署意向。

“基于AI识别的垃圾焚烧效率分析平台”(印度):项目旨在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实时识别垃圾炉渣成分与燃烧效率指标,为城市环卫部门优化设备运行策略与减少污染排放提供智能化支持。

 

“社区空气质量分层监测计划”(菲律宾):团队设计了便携式空气盒子并结合手机APP,实现居民可参与的数据上传机制,推动形成“治理共识地图”,以供地方政府在制定交通调整或绿地规划时使用。

“城市边缘水体污染快速预警模块”(巴西):项目开发一种基于生物荧光响应机制的水质检测工具,适用于快速判断社区沟渠、雨水汇入口等非主流水体的有害物质浓度,已在里约郊区完成首轮实测。

“老旧社区智能照明微系统”(塞尔维亚):该项目通过学习社区夜间人流热力图,调整路灯亮度与照明节奏,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大幅节能,试点地为贝尔格莱德某历史街区。

EPS理事会表示,这五个项目共同展现了“从问题出发、向行动靠近”的科研精神。与传统实验室导向型项目不同,该计划特别强调“弱势空间”“技术微介入”“参与式反馈”等特征,力求推动一种更加精准、敏感与可共建的科研应用文化。

据悉,EPS将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为入选项目提供“快速部署协助包”,包括成果传播设计、评估工具模型、社区关系协调机制等,并在年底组织首届“城市科技场景营”,邀请项目团队现场展示阶段成果,与来自社区与科技行业的代表开展跨界对话。

该计划也获得多个城市科技局、环保组织与基础设施运营单位的高度关注,预计将在后续形成横向协作网络与成果联合转化机制,为推动科技赋能基层治理打开新的路径。

推荐新闻

Copyright © 新兴科学先锋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