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要闻

协会要闻

“AI for Climate Justice”国际联合倡议在香港签署,EPS引领科技公平与环境伦理对接新实践

2025年7月21日,由新兴科学先锋协会(EPS)发起并联合多家国际科技组织、研究机构和社会发展网络共同倡议的“AI for Climate Justice”国际联合行动在中国香港正式签署。这一倡议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应对气候危机中的负责任应用,提升全球南方国家在气候科技中的参与度与议程制定权,成为科技与社会正义融合的关键里程碑。

签署仪式在EPS香港总部举行,来自全球个国家与地区的代表在线上线下同步参与,包括联合国发展署气候行动网络、开普敦环境研究中心、墨西哥城市可持续技术实验室、马来西亚绿色政策研究院,以及多所高校与青年科研团体代表。倡议明确提出:在气候变化带来巨大不平等风险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必须服务于弱势社群的环境韧性建设、治理能力提升与科技资源可达性拓展。

倡议文件从技术伦理、政策导向与实践场景三个层面提出六项核心主张:一是推动AI模型训练数据的区域代表性与文化敏感性;二是建立包容性算法治理机制,保障气候科技系统在不同国家的公平解释力与适应性;三是鼓励国际合作项目设立“环境正义指数”评估体系,用以指导资源配置与技术试点;四是加快为全球南方量身打造的开源环境监测与建模平台建设;五是建立技术影响社区反馈回路,增强地方社会在气候数据治理中的话语权;六是鼓励设立“AI × 气候正义青年科研基金”,支持青年研究者开展相关交叉议题研究。

EPS秘书长顾慧珊博士在致辞中表示:“气候科技正在成为人工智能应用扩张的重要阵地,但如果我们忽视全球南方国家的特殊性与长期受压背景,技术本身也可能固化或放大不平等。EPS将推动的不仅是研究层面的联动,更是一种技术治理伦理的共建。”

作为倡议启动后的首轮行动成果,EPS宣布将于今年10月前在非洲、南亚及拉美启动三个“AI for Climate Justice”试点计划,分别聚焦城市热岛监测、农业干旱预测与边缘社群水质追踪。项目将由本地青年科研团队主导,EPS提供算法框架支持、数据接口与国际专家网络辅导。

来自南非科技伦理研究会的项目代表指出,此类联合倡议的价值在于“让那些最容易被全球气候科技进程忽视的人群成为规则制定者与方案参与者”。

      “AI for Climate Justice”不仅是一次共识构建,更为技术与社会正义之间搭建了一道新的通道。EPS将继续发挥平台与制度设计优势,引领科技发展走向更加公平、包容与可持续的方向。

推荐新闻

Copyright © 新兴科学先锋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