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圈点|载药量高 药物释放率高 用途更广新型微针贴片可用光刻技术生产
新开发的微针示意图,它吸收皮下组织液并释放预载药物(A)。装有罗丹明B(粉红色染料)的微针侧视图,在刺穿猪皮肤样本后会扩散;黄色虚线表示针刺入皮肤的位置(B)。
图片来源:日本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松村和明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通过皮下注射扎上一针,或是吞下一颗大药丸,都是不怎么愉快的经历。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各种类型的微针作为一种微创透皮给药方法。在最近发表于《生物高分子》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日本和泰国的两个研究团队合作解决了现有微针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种革命性且更温和的给药方式,微针阵列被设计成可装载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形式,然后在稍微刺入皮肤层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其释放到血液中。
与其他类型药物输送相比,微针具有多种优势。首先,无痛,几乎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或出血;其次,可以自我管理;第三,微针的处理比传统针头要容易得多,不会留下危险废物。但微针研发也有一些问题:制造成本较高,需要昂贵的模具、材料和机械,预装的基于蛋白质的药物对温度、酸度和盐浓度等外部条件非常敏感。
日本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JAIST)团队此次开发了一种有效抑制蛋白质聚集的功能性聚合物,泰国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局(NANOTEC)团队则基于光刻完善了一种适合工业生产的微针制造方法。二者结合起来,联合团队生产出了具有多种特性和临床环境可扩展性的微针贴片。
微针本身由不可降解的生物相容性水凝胶制成,其中还含有两性离子聚磺基甜菜碱(poly-SPB)。这种聚合物会抑制蛋白质聚集,即使受到各种外部压力,预装在微针中的蛋白质也能保持稳定。
此外,团队还开发了简单且经济高效的方法来制造由上述材料制成的微针阵列。他们采用了光刻技术,用光掩模选择性地阻止紫外线到达目标表面以控制局部化学反应。这一制造过程导致光聚合,随后在透明柔性基板上形成3D微针结构图案。该方法只需要廉价的设备,仅需5分钟,就能生产出具有显著机械强度的微针。
通过对猪皮肤的各种实验,研究团队证实了这种微针贴片具有高载药量和高药物释放率。此外,微针还可同时装载和保存各种水溶性药物和蛋白质,且无需冷藏。
总编辑圈点
搜索微针,最常看到的是医美广告,为了美白去皱,得在脸上进行密密麻麻的注射,微针,正可以解决这一痛点。实际上,药物穿透表皮,确实不需要那么大的针头,比头发丝还细的纳米级针头就能做到。但微针研发,费时费力费钱。本文介绍的是一项应用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简单经济高效的方式制造微针阵列,大幅降低其制造难度和时间。而且,这种微针具有高药物释放率,可以搭载对外界环境敏感的基于蛋白质的药物。这为微针阵列推广开辟了道路。
推荐新闻
-
科学家首次拍摄到双黑洞“共舞”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这一成果证实了双黑洞系统的存在,而此前天文学家仅能对单个黑洞进行成像。类星体OJ287中的双黑洞之舞。左图为理论模拟影像,展示预期中的黑洞位置与喷流形态;右图为通过射电望远镜阵列实际拍摄的影像。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 -
OpenAI神秘设备来袭,创始人称其为“世界上最酷技术产品”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0月7日消息,据WIRED报道,在OpenAI日前举办的DevDay 2025开发者大会上,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与前苹果设计大师乔尼·艾维的同台亮相,引发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两人虽对正在开发的“一系列设备”语焉不详,但透露的信息已足够让人浮想联翩。阿尔特曼在台上直言:“手机和电脑虽好,但总有新事物值得探索。”他与艾维共同证实,OpenAI正紧锣密鼓地研发多款硬件产品,不 -
DeepSeek-V3.2-Exp模型正式发布并开源 API大幅度降价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29日,据DeepSeek官方消息,DeepSeek-V3.2-Exp大语言模型正式发布并开源。该模型通过引入创新的稀疏Attention架构,在降低计算资源消耗的同时显著提升推理效率,为长序列文本处理提供了更优解决方案。据官方介绍,DeepSeek-V3.2-Exp 模型是一个实验性(Experimental)的版本。作为迈向新一代架构的中间步骤,V3.2-Exp 在 -
总编辑圈点丨精准高效无需动物试验 3D细胞培养系统助力新药开发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维也纳医科大学和维也纳工业大学联合DOC医疗公司,开发了一种3D细胞培养生物分析测试系统,用于测试诊断治疗癌症的放射性候选药物。它根本不需要任何动物试验,就可实现自动化、快速和高精度的分析。这种新方法在新一期《核医学杂志》上进行了详细介绍。重建的3D细胞组织进行PET扫描。图片来源:Verena Pichler新药和诊断方法应该是安全的,理想情况下可快速获得, -
中国农学会智慧农业分会在华中农大成立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熊攀攀2月23日,中国农学会智慧农业分会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举行。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介绍,华中农业大学是中国农业高等教育的重要起点之一,该校开设了全国首批智慧农业本科专业、建立全国首个智慧农业书院、牵头承担教育部智慧农业专业“101计划”,实施农业农村部“头雁”培育计划、国家高级研修班及“一带一路”国 -
我科学家研发新材料可增强番茄抗病性和农药降解能力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在过去几年中,纳米材料在农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金属有机框架 (MOF) 因其孔隙率、有机组成、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结构与特性而备受关注。近日,东北农业大学王傲雪教授带领团队制备了多种MOF材料,并通过表征、测试,证实了其抗病能力和农药降解能力。研究团队将合成的MOF材料制备了一种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在化学和热稳定性、表面积、抗病活性、催化活性和抗病性能方面表现出色。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