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西安人,这里是我的家”
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研究中心供图
【科技创新70年·外评16】
本报记者 李钊
西安光机所的全称是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962年创立以来,这里培养出无数人才。改革开放后,开始引入大量外国专家,为光机所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美国专家罗伊•戴维森便是其中的一员。由于突出贡献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戴维森在2018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西安的发展让我震惊”
戴维森曾经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生活、工作过,但自从2013年来到西安,他就再也没有想过离开,因为这里,满足了他关于工作的一切设想。当然,万事开头难,最初来到古都时,他也遭遇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戴维森说,“你知道,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当我作为一个陌生人来到一个全新的国家和城市,总会有新的不适应。那么这时候,应该自我调整,适应新环境,还是要求环境改变来适应我的固有习惯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是调整我自己。”
但西安还是让戴维森大吃一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西安的发展让我震惊。六年前来到这里,乱丢垃圾,到处烟头,厕所很脏,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和车时常可见,我自己在过马路的时候就几次差点儿被车撞到,那时车看到行人丝毫没有减速避让的意识。”
“真正让我震惊的是,在短短六年时间里,这里就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垃圾开始分类,厕所变得干净,街面上烟头不见了,马路上车辆都在礼让行人。要知道,改变生活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西安人做到了,这点让我非常震惊也十分钦佩。”
“西安是中国规划的四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之一”
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研究中心供图
“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来到西安工作,其他外国人可能会说喜欢这里的文化和悠久历史,而我并不这样认为。作为一个成年人,选择自己生活的城市和环境,任何时候,工作条件和前途都要列在考量的第一位,生活的舒适度与便利性并不是优先选项。以我自己为例,我做的是集成电路,当年之所以来到中国,是因为产业链整体发生了转移,当时大部分美国的相关工厂和配套设施都去了东亚地区,所以我也想着来亚洲试试。而上海、深圳、苏州、成都、青岛几个城市看下来,我最终选择了西安,因为西安是中国规划的四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之一,这里的上下游和产业配套都十分完善。和奇芯光电股份公司一样,由光机所引进高科技人才团队孵化的企业还有很多。你看今天来到光机所接受采访的几位外籍专家,我们都从事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如果不是西安有着如此之多的优越条件,这么多聪明人也不会聚集到这里。”目前担任西安奇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副总裁的戴维森如是说。
戴维森还说,5G技术将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视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联领域裂变式发展,为交通、工业、教育、医疗、能源、视频娱乐等垂直行业赋能,带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跨行业融合的十万亿级产业大生态。任何企业公司都不可能独占整个市场,需要合作,需要相互协助,整个生态系统拥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这么多竞争对手。他个人对西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十分满意,光机所先进的技术和完备的科研环境,公司里勤勉努力的年轻同事们都令他印象深刻,他打算在这里长期待下去。
“给了我在美国已经找不到的职业成就感”
2018年,戴维森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去年9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刘鹤副总理的亲切接见和颁奖,他对此感到十分荣幸。“中国政府友谊奖的肯定,是我继续留在西安工作的巨大动力,这让我更加感受到中国人民对我的厚爱。”
戴维森17岁的儿子在西安读国际学校,他酷爱数学,尤其喜欢交通计算,西安机场快线开通后,他第一时间跑去体验,还经常乘坐地铁,感受古都不同区域的风情。戴维森说,他儿子还喜欢历史和文化,所以也非常享受在西安的生活。
国之交,在民相亲。光机所像戴维森这样的顶尖外国专家,还有十几位,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外国专家们在西安这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市里工作生活,既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西安的包容、友善、大气、美好让他们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戴维森最后说:“你知道,西安最吸引我的一点,就是这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人们的素质在提高,科研环境在优化,当然,新的挑战和问题也不断出现,这些都让我十分兴奋。人生来就是为了迎接挑战、解决问题,西安不仅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还给了我在美国已经找不到的职业成就感和工作荣誉感。我现在感觉,自己就是西安人,西安就是我的家!”
推荐新闻
-
科学家首次拍摄到双黑洞“共舞”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这一成果证实了双黑洞系统的存在,而此前天文学家仅能对单个黑洞进行成像。类星体OJ287中的双黑洞之舞。左图为理论模拟影像,展示预期中的黑洞位置与喷流形态;右图为通过射电望远镜阵列实际拍摄的影像。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 -
OpenAI神秘设备来袭,创始人称其为“世界上最酷技术产品”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0月7日消息,据WIRED报道,在OpenAI日前举办的DevDay 2025开发者大会上,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与前苹果设计大师乔尼·艾维的同台亮相,引发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两人虽对正在开发的“一系列设备”语焉不详,但透露的信息已足够让人浮想联翩。阿尔特曼在台上直言:“手机和电脑虽好,但总有新事物值得探索。”他与艾维共同证实,OpenAI正紧锣密鼓地研发多款硬件产品,不 -
DeepSeek-V3.2-Exp模型正式发布并开源 API大幅度降价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29日,据DeepSeek官方消息,DeepSeek-V3.2-Exp大语言模型正式发布并开源。该模型通过引入创新的稀疏Attention架构,在降低计算资源消耗的同时显著提升推理效率,为长序列文本处理提供了更优解决方案。据官方介绍,DeepSeek-V3.2-Exp 模型是一个实验性(Experimental)的版本。作为迈向新一代架构的中间步骤,V3.2-Exp 在 -
总编辑圈点丨精准高效无需动物试验 3D细胞培养系统助力新药开发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维也纳医科大学和维也纳工业大学联合DOC医疗公司,开发了一种3D细胞培养生物分析测试系统,用于测试诊断治疗癌症的放射性候选药物。它根本不需要任何动物试验,就可实现自动化、快速和高精度的分析。这种新方法在新一期《核医学杂志》上进行了详细介绍。重建的3D细胞组织进行PET扫描。图片来源:Verena Pichler新药和诊断方法应该是安全的,理想情况下可快速获得, -
中国农学会智慧农业分会在华中农大成立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熊攀攀2月23日,中国农学会智慧农业分会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举行。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介绍,华中农业大学是中国农业高等教育的重要起点之一,该校开设了全国首批智慧农业本科专业、建立全国首个智慧农业书院、牵头承担教育部智慧农业专业“101计划”,实施农业农村部“头雁”培育计划、国家高级研修班及“一带一路”国 -
我科学家研发新材料可增强番茄抗病性和农药降解能力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在过去几年中,纳米材料在农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金属有机框架 (MOF) 因其孔隙率、有机组成、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结构与特性而备受关注。近日,东北农业大学王傲雪教授带领团队制备了多种MOF材料,并通过表征、测试,证实了其抗病能力和农药降解能力。研究团队将合成的MOF材料制备了一种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在化学和热稳定性、表面积、抗病活性、催化活性和抗病性能方面表现出色。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