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孩子们引入科技殿堂
将孩子们引入科技殿堂
——诺奖获得者丹·舍特曼教授倡导开设科学幼儿园
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毛黎
上图 孩子在大厅中让小机器人沿黑线前行。
下图 大厅中布置的创新展厅,展示着孩子们和家长共同制作的科技小装置,以及一些创新产品的介绍。
本报记者 毛黎摄
以色列理工学院丹·舍特曼教授是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多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他非常重视青年人科学发明思维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为引导孩子们从小对科技产生兴趣,海法市Kiryat Haim区于3年前创建了Mada-Kat科学幼儿园。国际儿童节前夕,科技日报记者在舍特曼的安排下,走访了科学幼儿园。
培养科技人才从孩子抓起
谈到为何热心引导孩子从小接触和熟悉科技知识时,舍特曼介绍说,自己30多年前在大学开设了“技术企业家精神”课,内容是如何建立初创公司,课程十分成功。至今,以色列上万名工程师和科技人员上过他的这门课,其中约25%的人成立了初创公司。
然而,现在青年人不愿选择难学的理工科课程。为说服年轻人投身美妙的科技事业,舍特曼认为早期科技教育是关键。他在5年前开始呼吁加强儿童科技知识教育,获得海法市市长和市政府的支持,并创建了首个科学幼儿园。他表示,希望科学幼儿园的经验能够在全国推广,同时建议以色列小学将科学知识作为主要教学课程,与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对接。
科技教育与其他科目并举
科学幼儿园负责人爱媞·艾珀鲍姆女士说,目前共有3个班,每班27名学生,学时为1年,学生毕业后开始读小学。科学幼儿园在按照国家教学大纲内容培养孩子的基础上,增加了两节科技知识课堂,它们分别是科学和机器人课。国家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包括数学、语言、绘画,选修内容包括戏剧表演等。
为便于科技课堂教学,每班学生分为3个组,因此全幼儿园共有9个科技小组,它们分别以著名科学家命名,如牛顿小组、舍特曼小组、贝尔小组、爱因斯坦小组。每个组每周均有1堂科学课和1堂机器人活动课。科学课在实验室进行,机器人课开设在大厅内。
专业人员负责科技教育课
为办好科技知识课堂,科学幼儿园专门聘任裴蕊琦·叶尔莉女士为全日制科技教师,她所学的专业是幼儿科学教育。此外,幼儿园还聘请海法大学博士生奥莉特·戈尔德伯格女士作为科学幼教老师的指导老师。她们每周见面1次,探讨教学问题,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
戈尔德伯格说,她在海法大学攻读脑科学和数学博士学位,同时还负责几所幼儿园科技教学的指导和咨询。她从专业的角度解释说,孩子们在幼儿园接触和感受的科技知识,将帮助他们建立起创新意识,让他们终生获益。
依据课程设置建造幼儿园
幼儿园分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主要有3个教室、1个大厅、1个科学实验室和1个避弹室(平时作为体操房);室外有3个小园,分别为沙子园、游乐园和主要由回收物品构建的再生园。再生园中横卧着一条巨蟒,内部主体材料为旧轮胎,供孩子们玩耍和休息用;沙子园有专门设备让孩子们制作小沙块,并按照自己的想象组成不同的建筑;游乐园的设施让孩子们在玩耍中锻炼体能和灵活性等。
戈尔德伯格本人参与了科学幼儿园早期设计和建造,以及现在的教学。她说,由于要引入科技知识教学,幼儿园在设计时综合了多方面专家的意见,提出了全新的建筑设计方案。独立的科学教室是与其他幼儿园的主要区别之一。
多种形式激发科技兴趣
在科学幼儿园,记者有幸与舍特曼共同观摩了叶尔莉老师两堂课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在机器人课堂上,孩子们在她的指导下,改变机器人运行模式,让它沿黑线行走、循声转向、跟随绿色物体前进、遇见红色物体停止或后退。孩子们通过按钮选择小机器人的运动模式,了解不同模式下其运动特性,激发他们对机器人的兴趣。
在科学课堂上,叶尔莉老师先让孩子们翻看儿童科学杂志,重点是杂志中的图片。遇到不认识的图片或想知道图片的内容时,她便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句逐一进行讲解。随后,他让孩子穿上防水“白大褂”,指导他们如何将橡皮泥、小物筐等进行改造后,让它们能像船那样浮在水面上,感受浮力原理。
中国正走在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舍特曼表示,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将科学幼儿园的模式引进到中国,激发中国孩子对科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长大后投身科技事业,造福民众。
(科技日报特拉维夫5月30日电)
推荐新闻
-
科学家首次拍摄到双黑洞“共舞”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这一成果证实了双黑洞系统的存在,而此前天文学家仅能对单个黑洞进行成像。类星体OJ287中的双黑洞之舞。左图为理论模拟影像,展示预期中的黑洞位置与喷流形态;右图为通过射电望远镜阵列实际拍摄的影像。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 -
OpenAI神秘设备来袭,创始人称其为“世界上最酷技术产品”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0月7日消息,据WIRED报道,在OpenAI日前举办的DevDay 2025开发者大会上,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与前苹果设计大师乔尼·艾维的同台亮相,引发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两人虽对正在开发的“一系列设备”语焉不详,但透露的信息已足够让人浮想联翩。阿尔特曼在台上直言:“手机和电脑虽好,但总有新事物值得探索。”他与艾维共同证实,OpenAI正紧锣密鼓地研发多款硬件产品,不 -
DeepSeek-V3.2-Exp模型正式发布并开源 API大幅度降价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29日,据DeepSeek官方消息,DeepSeek-V3.2-Exp大语言模型正式发布并开源。该模型通过引入创新的稀疏Attention架构,在降低计算资源消耗的同时显著提升推理效率,为长序列文本处理提供了更优解决方案。据官方介绍,DeepSeek-V3.2-Exp 模型是一个实验性(Experimental)的版本。作为迈向新一代架构的中间步骤,V3.2-Exp 在 -
总编辑圈点丨精准高效无需动物试验 3D细胞培养系统助力新药开发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维也纳医科大学和维也纳工业大学联合DOC医疗公司,开发了一种3D细胞培养生物分析测试系统,用于测试诊断治疗癌症的放射性候选药物。它根本不需要任何动物试验,就可实现自动化、快速和高精度的分析。这种新方法在新一期《核医学杂志》上进行了详细介绍。重建的3D细胞组织进行PET扫描。图片来源:Verena Pichler新药和诊断方法应该是安全的,理想情况下可快速获得, -
中国农学会智慧农业分会在华中农大成立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熊攀攀2月23日,中国农学会智慧农业分会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举行。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介绍,华中农业大学是中国农业高等教育的重要起点之一,该校开设了全国首批智慧农业本科专业、建立全国首个智慧农业书院、牵头承担教育部智慧农业专业“101计划”,实施农业农村部“头雁”培育计划、国家高级研修班及“一带一路”国 -
我科学家研发新材料可增强番茄抗病性和农药降解能力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在过去几年中,纳米材料在农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金属有机框架 (MOF) 因其孔隙率、有机组成、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结构与特性而备受关注。近日,东北农业大学王傲雪教授带领团队制备了多种MOF材料,并通过表征、测试,证实了其抗病能力和农药降解能力。研究团队将合成的MOF材料制备了一种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在化学和热稳定性、表面积、抗病活性、催化活性和抗病性能方面表现出色。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