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要闻

协会要闻

2008年新兴科学先锋协会于香港正式成立,打造跨学科科研协作新平台

在全球科技加速融合、多学科交汇互动不断加强的时代背景下,一批来自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命健康、信息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前沿领域的专家学者,于今日在香港联合发起成立新兴科学先锋协会(简称EPS,Emerging Pioneers in Science)。协会以“推动科学创新、促进跨学科合作、支持科研人员成长与发展”为宗旨,致力于搭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跨领域协同与机制创新特征的综合性科研平台。

创会仪式于香港科学园举行,来自海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三十余位资深学者和行业代表出席,共同见证这一新型学术组织的诞生。此次成立,标志着中国科研组织体系中,一种面向未来、强调协作、注重科学社会价值的创新型协会正式进入实践阶段。

 

汇聚多元力量,回应科研新时代需求

新兴科学先锋协会由一批在学术界、产业界具有丰富研究与实践经验的专家联合发起。发起成员覆盖物理学、生物科学、人工智能、材料工程、医学信息、科学传播等多个关键领域。

协会创始理事表示:“我们所面对的科学问题早已超越单一学科或领域。EPS希望为研究者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协作、开放交流的平台,共同探索影响未来的科学问题。”他强调,EPS的愿景是推动高水平的原创研究,并增强科研成果的现实转化能力与社会传播效应。

 

香港设总部,立足国际、辐射全球

香港作为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枢纽,在高等教育、科研平台、开放制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新兴科学先锋协会落户香港,正是借助其开放多元的科研环境和对外交流能力,为未来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香港不仅是科研通达世界的重要窗口,更是制度创新与学术交流的理想试验田。”协会负责人表示。

 

组织架构系统搭建,机制创新初具雏形

为保障协会运行高效、方向清晰,EPS于成立之初即确立了清晰、专业化的组织架构,包括:

1. 理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由来自不同学科的资深学者组成,负责重大事务决策与战略方向制定;

2. 专家智库中心:聚焦战略性议题研究与政策建议,定期组织跨领域专家进行专题研究;

3. 评审委员会:制定科研合作与项目评价标准,负责项目申请评估、活动质量控制;

4. 项目管理部:统筹协会内部及对外科研项目的策划、协调与执行,确保组织目标高效落实;

5. 科学传播部:负责协会学术成果、理念的公众传播,组织学术讲座、科普活动与媒体合作;

6. 会员发展部:主导会员体系建设、发展策略与服务机制,扩大专业社群影响力;

7. 人力资源部:推动人才引进、内部团队发展与志愿者体系建设,支持组织长期成长。

这一架构以“专业分工、横向协作”为基本原则,旨在构建可持续、自驱动、国际对话能力强的科研组织体系。

 

数字平台与期刊建设同步推进

协会官方网站(https://eps.org.cn/)同步上线,初步开放机构介绍、入会通道、新闻动态、资源分享等模块。未来将逐步完善会员专区、研究小组协作平台与数据共享功能。

此外,EPS计划于次年启动英文季刊,汇聚多学科交叉研究成果,推动中文科研思想在国际发表领域的话语权提升。相关筹备工作已由科学传播部牵头开展。

 

展望未来:从融合走向共建的科研图景

作为一个新兴组织,EPS秉持“创新、合作、包容、诚信责任”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打造科学共同体的新范式。协会初步设定未来三年发展目标:

1. 建立10个以上专题研究小组;

2. 吸纳来自至少20个国家与地区的会员;

3. 联合高校共建3门跨学科教学课程;

4. 推动3个大型联合研究项目落地;

5. 设立“青年科学探索基金”支持早期交叉研究。

正如协会成立宣言所述:

      “科学不止于发现,更关乎连接。我们从香港出发,期待与全球的科研同仁携手,为共同的未来作出创造性的回答。”

推荐新闻

Copyright © 新兴科学先锋协会 版权所有